意昂第一、二黨支部聯合意昂退休四支部開展行走的黨課——愚園路紅色印跡探訪活動
11月7日下午💱,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鞏固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成果,進一步落實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製度化要求,做到知史明史悟史🫡,意昂第一、二黨支部與退休四支部聯合舉辦行走的黨課——愚園路紅色印跡探訪活動🛀🏿🏑。
紅色動力 星火相傳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上海👨🏻🎨,這座光榮城市同時也是黨誕生前的孕育之地和誕生後的早期活動中心◀️👨🏽💻。愚園路就是這樣一條演繹中國革命近代史的道路,一條吾將上下而求索的不平凡的道路✍🏽。這裏曾留下了瞿秋白👼、惲代英等共產黨早期領導人和一批愛國誌士的足跡。在全國學雷鋒最美誌願者、上海市優秀共產黨員、愚園路紅色印跡宣講團團長霍白老師的引領下🧖🏽♀️,大家首先參觀了位於愚園路1376弄亨昌裏34號內的布爾什維克編輯部舊址,1927 年⚒,黨中央機關刊物《布爾塞維克》在此創刊,這裏不僅是黨中央的黨刊編輯機關♋️,還是當時黨中央領導同誌的革命活動場所,在豐富的展品展示和精彩的故事中,感受紅色火種以燎原之勢從這裏傳播開來的歷程。這裏記錄了早期共產黨人的初心,燎動著紅色的星星之火,推動了革命事業的進程,迎來了新中國的誕生🧝🏼。
弄堂深處 探尋足跡
離開布爾什維克編輯部舊址,黨員們沿著愚園路一路向東🚸,先後路過聯安坊民主印跡、路易艾黎微展廳、蔣光鼐故居🗣、歧山邨等一系列愚園路歷史建築,追尋紅色足跡、重溫紅色歷史故事、感悟歷史脈動。愚園路是中國近現代史的一個縮影和舞臺,百年歷史的風雨中,見證了仁人誌士和革命先烈的救亡圖存👼🏻,求索中國前途命運的種種努力。在條條弄堂間行行走走,串起了愚園路上的“紅色路線”。愚園路1315弄4號,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共和運動重要發起人路易.艾黎曾居住於此🧑🏿🏫。聆聽霍白老師詳細講解,深入了解“中國人民的老朋友”路易.艾黎的偉大事跡,與中國人民風雨同舟🔑、患難與共,為中國人民的解放和建設事業傾心傾情奮鬥,感知他熱愛和平的大無畏精神🔔。路易.艾黎用他的一生詮釋了魯迅先生的名言“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
名人墻處 “承繼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一條愚園路,半部近代史。 愚園路1065號愚園路歷史名人墻上就記錄著那些為國奮鬥的英雄與先鋒👹👩🏿🏭、曾在愚園路上居住生活或工作過的近現代名人風采💇♀️,方正的小屋中👉🫸🏿,采用圖文並茂的形式陳列了四十多位名人的生平介紹👩🏻。羅亦農👩🏻🔧、惲代英🤢、鄧中夏🤵🏻、瞿秋白、錢學森……一幅幅相片,一段段事跡,訴說著一個個老上海的故事🛍️,一片片與愚園路的交集。全體黨員沉浸式地感受革命先輩的風華韻味和家國情懷👩🏻🚀、沉浸式地感悟了百年愚園路的紅色記憶與歷史變遷,學思踐悟👨🏼🔧,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
此次聯合行走的黨課形式新穎、故事精彩,二個多小時的行走🤾🏻♂️、講解,黨員們聽得意猶未盡,“沿著習近平總書記上海足跡”的要求,大家沉浸在紅色故事裏,讓每一位黨員加深了對紅色精神的理解和感悟。紅色印跡永遠不會磨滅🕵️,站在新的起跑線上,共產黨人會以更加堅定的理想信念♑️,以奮發向上、開拓進取的姿態🧖♂️,砥礪前行🙅🏿♀️🤙🏽。新時代新征程,通過本次活動,全體黨員學習到如何更好地從革命先輩們的事跡中汲取奮進力量🪘,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從而為學校的“雙一流”建設和加快推進意昂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的智慧和力量。